2025年全國油菜秋冬種技術意見
“白露”將至,油菜秋冬種即將全面展開。今年油菜秋冬種形勢總體較好,前茬作物生育進程正常,利于及時騰茬播種。據氣象部門預測,9月長江流域氣溫偏高、降水偏少,華西秋雨總體偏弱,局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干旱,對油菜適墑播種帶來不利影響。各地要緊緊圍繞鞏固油菜擴種成果、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,以提高播種質量為重點,以“選良種、增密度、開三溝、強田管、防災害”為關鍵,大力推廣高油高產、耐密宜機收、抗病抗逆品種,分區域分類型分模式落實措施,推進適期適墑適量播種,確保一播保全苗,壓茬抓好冬前管理,培育冬前壯苗,全力夯實明年夏油豐收基礎。
一、分區域分類型提高播種質量
(一)長江上游區突出搶墑播種。主要包括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重慶等地,油菜移栽面積大。該區域近期降雨充足,整體墑情適宜,局地略有缺墑,總體利于油菜播栽。移栽區重點做好壯苗培育和蟲害防控,實現搶墑移栽,確保立地成活。直播區大力推廣機械化搶墑直播技術,確保種子萌發出苗。針對油菜根腫病高發頻發等問題,要根據本地生理小種類型,大力推廣油菜抗根腫病新品種,采取無菌土育苗、適度晚播等措施,根腫病常發區可使用石灰氮(氰氨化鈣)進行土壤處理,減少田間菌源量,嚴控根腫病發生和蔓延。
(二)長江中游區突出控旺防凍害。主要包括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及河南南部等地,以稻油、稻再油、稻稻油輪作模式為主。該區域今年暖冬和低溫凍害發生可能性較大,極易導致早播油菜冬前旺長和冰雪凍害,可適當推遲播期控旺促壯。稻油兩熟區要推廣密植超高產栽培技術,實現大面積單產提升。稻稻油三熟區在選用短生育期油菜品種的基礎上強化早播,促進冬前生長,提高早熟油菜產量。
(三)長江下游區突出適墑播種保越冬。主要包括安徽中南部、江蘇南部、浙江等地。該區域播期漬害較重、稻油茬口矛盾突出,冬季凍害和干旱是近幾年生產中最主要的災害。直播油菜應選擇耐遲播抗凍油菜新品種,堅持適墑播種,在10月底前完成播種,力爭越冬前6片葉以上,實現壯苗越冬。稻茬口可選擇育苗機械化移栽技術,緩解茬口矛盾。
(四)黃淮海區突出調墑防凍害。主要包括河南、江蘇和安徽北部、陜西關中及甘肅東南部等地。該區域晝夜溫差大,冬季寒冷干燥,油菜越冬易受凍旱雙重影響。油菜栽培以調墑防凍保苗為中心,通過播前蓄墑、秸稈覆蓋、冬灌增墑、中耕保墑等措施提高油菜抗寒能力,減輕凍害影響。
二、分環節分模式抓好單產提升
(一)分類優選品種。廣泛選用近五年新選育的高產高含油品種,含油量45%(干基)以上,畝產潛力200公斤以上,充分發揮產油量優勢。稻油輪作區茬口適宜、產量高,選用高產高油、耐漬耐密、抗倒性強的品種。丘陵和旱(坡)地易發生冬春干旱,墑情較差、養分偏低,選用耐旱、耐低硼的優質高產品種。稻稻油三熟區茬口緊張、生育期短,選用極早熟高產高效品種,緩解茬口矛盾。此外,根腫病重發區選用抗根腫病的高產高油新品種。
(二)提高整地質量。油菜大田種床質量是單產提升的基礎,有利于油菜發芽和根系發育,關鍵是碎秸稈、開“三溝”。保障秸稈還田。盡早騰茬曬田,秸稈粉碎還田,要做到切碎、撒勻,可采用大馬力拖拉機旋耕或鏵犁耕翻等方式,確保秸稈覆蓋于行間,有利于抑制雜草和抗旱保墑。開好“三溝”。早開溝、深開溝,避免“斷頭溝”,確保廂溝、腰溝、圍溝配套(腰溝、圍溝深度應達到30厘米以上,廂溝20厘米以上),排灌暢通,減輕漬害。旱(坡)地和排水較好的稻田大力推廣少免耕保護性耕作,減少水土流失,保墑防旱。
(三)適期精量播種。適期精量播種是確保群體優勢的關鍵。適期播種。直播油菜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種,移栽油菜播種和移栽分別在9月中旬和10月下旬,有利于油菜秋發壯苗。精細播種。融合肥料與農藥******定位直播,大力推廣噻蟲嗪類型種子處理劑包衣,多元種肥與包衣種子定位直播,確保播種行距20—30厘米,株距3—6厘米,播種深度0.5—2.5厘米。合理密植。機械直播每畝用種200—300克,無人機飛播每畝用種300—400克,畝保苗3—4萬株;移栽油菜密度0.5—0.6萬株/畝,遲播遲栽油菜需適當增加20—30%密度。
(四)優化肥水管理。關鍵是重施基肥、種肥同播。基肥減氮。推薦采用氮磷鉀配比25—7—8的油菜專用緩釋肥(含硼),或氮磷鉀配比20—10—18的三元復合肥混合1公斤硼肥,稻茬田每畝施50公斤作基肥,旱(坡)地每畝施30公斤作基肥,與種子同播施于土壤下5—10厘米位置。追施苗肥。三葉期每畝及時追施尿素5公斤促進幼苗期生長,冬至前后追施尿素3—5公斤臘肥提高油菜耐寒性。在長江上游、長江中游等紅黃壤酸性土壤地區,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缺鎂和缺硼現象,應結合一促四防噴施硼鎂肥(每畝水溶性硼肥50克,油菜專用葉面鎂肥0.4公斤)。
(五)早防病蟲草害。油菜秋季病蟲害推薦采用噻蟲嗪種子包衣等方式,有效控制冬前黃曲跳甲、蚜蟲、小菜蛾等發生基數。西南地區應在5葉期噴施乙蒜素等殺菌劑極早防治霜霉病。草害防治堅持“封殺結合、以密防草、治早治小、減量控害”的原則,在播種后3天內立即選用精異丙甲草胺等進行封閉除草,力爭實現全覆蓋;對沒有封閉除草的田塊,可在3—5葉期采用精喹禾靈+草除靈等進行選擇性除草。云貴高原和長江流域暖冬季節應做好秋季防蟲工作,有效防治蚜蟲和小菜蛾的發生。
(六)積極防災減災。播前根據各區域氣候特點,針對性選用耐漬、抗凍的油菜品種,增施磷鉀肥提高抗逆性,合理增密提高群體抗災能力。防漬害。在播種后和開花期,要提前清除廂溝、腰溝、圍溝中的雜物,保證“三溝”暢通。對于已經發生漬害的田塊,每畝應追施5公斤尿素和2公斤氯化鉀促進恢復。抗干旱。應提早清理溝渠,采取抽水漫灌或噴灌等方式,同時可通過葉面噴施碧護、新美洲星等抗逆調節劑增強植株抗旱能力。防凍害。寒潮來臨前,通過葉面噴施赤霉素、蕓苔素內酯、新美洲星等提高抗凍性。凍害后及時排除雪水并追施尿素(5—10公斤/畝)恢復生長。
來源: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油菜專家指導組
- 上一篇:農業農村部印發《關于加強農作物品種全鏈條管理的若干措施》的通知
- 下一篇:沒有了